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始,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思想。而经历岁月的洗礼,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与历史中看出,儒家思想影响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,还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品类,饮酒文化就深受儒家思想影响。
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,酒文化中出现了酒德和酒礼等饮酒文化。那么什么是酒德,什么又是酒礼呢?
首先,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,酒德指的是人在饮酒前和饮酒后所表现出现的行为准则,符合行为准则,则被称为有酒德,酒后失态,则被称为无酒德。而从更深的含义去理解,酒德最早出现在《尚书》和《诗经》里面,有典籍中记载,夏纣王每次喝酒的时候都无法把控自己饮酒的量,这就造成他喝酒的时候非常容易醉酒,从而做出失态的行为,所以,君子饮酒的时候需要有酒德,不能像夏纣王。
而礼,在当今指的是行为遵循礼仪,合乎礼节,但在古代,礼与法是不可分割的,在古代,喝酒人们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酒礼,而且这些礼节还非常繁杂,什么样的人只能用适合他身份的酒具,超出礼法之外的酒具使用,甚至会被定义为以下犯上。所以,古代的酒礼,是体现饮酒行为中的贵贱、尊卑、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。
古代的酒礼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:
(1)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,要相互跪拜。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,要先对长辈行跪拜礼,然后坐入次席,得到长辈的命令后,晚辈才可以端起酒杯,而且如果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,晚辈也不能先饮尽。
(2)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,分别为拜、祭、啐、卒爵。饮酒者要双手托着酒杯,躬身做出敬拜的姿势,表达自己对主家或同饮人的敬意,然后将酒杯中的少量酒洒在地上,以表达对自然大地的敬意及感激之情,最后才能将酒杯端起,稍微品尝酒的味道,最后赞扬酒的味道,然后才能将酒一饮而尽。
(3)在酒宴上,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,客人回敬主人叫酢,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。客人之间相互敬酒叫旅酬。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。敬酒时,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起立。一般敬酒的量以三杯为最佳。
总之,在酒历史中,酒文化是非常复杂的,俗话说,酒品即人品,虽然我们要摒弃一些不好的酒文化,但一些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行为历史,还是值得借鉴的。